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楚雄州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

索引号:12532300431845013T-/2023-0112001 公文目录:发展规划 发文日期:2023-01-11 主题词:楚雄州 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 文  号: 成文日期:2023-01-11

楚雄州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事关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实现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以及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批示指示、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必然要求。

楚雄州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云南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全州“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楚雄州防震减灾工作实际和面临的形势与需求编制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21—2025年。本规划是楚雄州人民政府履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是指导全州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审批防震减灾项目和安排投资的依据。

一、“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总体评价和实施情况

(一) “十三五”规划总体评价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州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我州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更加注重灾前防御和综合救灾,减轻灾害风险战略转变,实现“由局部的重点防御向有重点的全面防御”目标。以地震科技创新为突破,以全社会参与为支撑完善防震减灾思路,推进规划重点项目实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体系效能显著。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科技创新驱动更加有力,公众防震减灾素质普遍提高,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防震减灾社会治理机制逐步建立,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影响明显减轻。

(二) “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实施情况

“十三五”期间实施5项重点工程9个重点项目,投入资金2001万元,其中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工程1203万元、震灾预防体系建设工程331万元、应急与救援体系建设工程602万元、防震减灾技术研究和科技支撑45万元。

1.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工程

(1)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台网建设。全州14个基准台、9个基本台、81个一般台、29个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已完成台站建设和仪器设备安装,初步形成地震烈度速报能力。

(2)新建和改造数字化观测台。牟定地下流体观测项目,已完成360米观测深井、20平方米观测用房建设及地下流体观测设备安装,投入正式运行。南华、永仁两县完成了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改造,元谋地震观测山洞开工建设。

(3)防震减灾信息节点建设。到2019年底,完成了9个县市地震信息节点建设,形成了全州地震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2.震灾预防体系建设工程

(1)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程。累计投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专项资金95多万元,编印《防震避震常识》 《地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防震减灾知识彩页挂图、折页、宣传环保袋等防震减灾科普材料20多万份发放到农户、学校、机关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深度宣传,有效增强了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所,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3所,州级46所。

(2)震灾综合防御示范工程建设。全面贯彻实施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设工程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稳步增强。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对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严格把关,做好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完成近500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多项重点生命线工程、重大建设工程(小石门水库、楚雄民用机场建设、10GW单晶硅等项目)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确保新建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继续推广减隔震新技术、新材料应用(部分新建医院、学校校舍、敬老院使用减隔震新技术),开展地震安全和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创建国家级地震安全社区(小区、村)国家级10个,省级14个,州级6个。

3.防震减灾技术研究和科技支撑工程

依托震情会商技术系统开展震情跟踪分析,建成EQIM平台并实现地震信息推送和应急协同服务,中国地震局列入2016年度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利用水听器阵列观测陆地水库气枪震源近场子波特性”攻关项目得到实施。

4.应急与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1)震情会商和应急响应技术系统建设。争取省级资金150万元,州财政投入156万元完成州级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与省和其他州市技术系统对接。争取省级资金135万元、州县分别配套45万元、实施了10县市震情会商与应急响应技术系统建设,2016年9月底,实现国家省州县四级多方实现互联互通,全州地震应急能力和地震业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6年,楚雄州地震局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全国市级地震应急管理先进单位”。

(2)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系统建设。收集10县市基础数据,更新和完善楚雄州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对地震应急期内信息进行处理,能在短时间内产出科技服务产品,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3)紧急救援队伍管理和专业培训。公共服务和应急响应保障处置能力显著提高,建立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联席会议制度,配备更新现场救援设备和个人装备,对全州基层救援队伍及民兵队伍进行轮训和演练。实施地震应急救援第一响应人、防震减灾志愿者培训计划,共培训11期,演练3次,2020年底达到县市全覆盖。通过不断加强市、县及基层地震应急队伍的第一响应人培训,基本形成了州、县市、乡镇三级专、兼职结合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格局。

二、楚雄州地震灾害和面临的形势

(一)地震灾害概况

云南的地震灾害以频度高、震级大、灾害重、分布广著称,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楚雄州位于云南中部,是全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国土全部处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以上,防震减灾形势依然严峻。

(二)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防震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是指导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楚雄州同全国一道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十分关心、关注和支持防震减灾工作,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保障需求不断增强,防震减灾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努力把楚雄建设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全州震情形势严峻复杂,防震减灾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地震观测系统的运维投入与台网规模不相适应,地球物理监测台网布局不合理,故障率逐年升高,地震预测预警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预期还有差距。地震灾害风险底数不清,城市高风险、农村低设防、公众承受力弱的状况依然突出,资源统筹和社会动员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震害防御基础有待夯实,城乡抗震设防能力亟待提升。“防大震、救大灾”能力不足。大震巨灾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自救互救、应急避险能力不强。

三、“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防治能力,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把楚雄建设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更加可靠的地震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安全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对防震减灾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有效动员全社会积极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防震减灾造福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引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坚持预防为主,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管理能力。科学把握州情震情,强化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围绕关口前移和主动防御,完善措施、夯实责任,筑牢震灾预防之基,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和损失。

4.坚持改革创新。紧扣制约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问题,整合资源,科学设定规划目标和指标。全面提升地震科技、业务、风险防治能力,推动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

5.坚持统筹协调。统筹防震减灾总体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法制建设、监测预报预警、震灾预防、处置工作体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州基本具备防范化解6级左右地震灾害风险能力,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和地震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发展更加成熟,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进一步提升,“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保障楚雄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有力。

(四)主要发展指标

1.监测预报水平。建成覆盖全州、标准化、集约化、布局科学的地震观测系统体系,实现全州监测台站平均间距小于50km,全州地震监控能力达到1.4级。

2.地震速报预警水平。建成覆盖全州所有乡镇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骨干台网,震后1分钟左右实现全州2.5级以上地震基本参数自动速报;5分钟完成地震烈度初报、10分钟完成地震烈度速报;重点地区灾害性地震发生后10秒内发布预警信息,重点地区公众覆盖率不低于80%,其他地区不低于60%。

3.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建成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基本业务体系。强化应用基础研究,探索与震情相适应的地震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开展地震灾害区域特点及应急处置对策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大力推进地震信息化,有力提升地震业务集约化、自动化水平和地震服务智慧化、普惠化水平。开展地震重点危险区地震灾害预评估工作,加大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的科普供给,建立以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的新时代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业务体系。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覆盖率率10个县(市)全覆盖。1:25万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覆盖面积100%,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设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覆盖率100%。

4.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提供高质量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实施地震应急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对全州震情会商与应急响应技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打通抗震救灾运转中枢,防震减灾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理体系科学规范、运行高效,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四、“十四五”期间主要任务

(一)增强地震监测预警能力

夯实地震监测基础,优化全州地震观测站网和观测学科布局。对接省级规划,实施地震台(站)网改扩建工程,加密监测台网站点,建成信息化支撑、智能化运维、资料实时共享的全州现代化综合地震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监测站网运维保障及质量监管体系,提高监测设备运行稳定性。提升地震预报研究水平,优化地震长、中、短、临预报业务,健全完善地震趋势预测、危险区判定和短临预报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基于预测指标体系的地震综合概率预测业务。进一步完善震情会商机制和地震会商技术系统,构建并完善地震预测评价体系,力争做到中期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报有所突破。推动地震预警楚雄分中心建设,实时监控全州地震预警台站、预警终端设备运行情况,为云南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震后秒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提供运维保障。

(二)增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开展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摸清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楚雄州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本地区地震灾害风险水平,推进和完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格局,完善和发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内涵和管理方式。在“防”上多下功夫,推进老旧房屋加固改造工程,提升各类基础设施抗震能力。加大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的研发和宣讲力量建设,发挥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学校的作用,提升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服务一带一路,“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摸清我州地震危险源分布情况。开展全州房屋设施抗震性能普查和基础设施调查,摸清地震承灾体基本现状,综合研判地震灾害风险,形成全州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科学评估全州城乡地震灾害风险,构建地震灾害风险防控业务,形成常态化的地震灾害与次生灾害多部门联合调查防控机制。开展地震重点危险区地震灾害预评估工作。

(三)增强建(构)筑物抗震性能

针对高新区、城市整体改造区域和企业集中建设区等区域开展地震风险评估工作,其成果直接应用于区内除必须单独开展地震风险评估的重大工程以外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选址、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地震风险评估,也适用于该区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等工作。强化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推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和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落实。

(四)强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

构建地震安全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研发基于互联网及移动端的智慧地震服务产品,畅通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提升渠道,面向全社会提供开放、便捷的地震信息查询、抗震设防指导、避震救灾知识宣传等地震灾害防治专业服务,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提升人民群众防震减灾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逐步提高地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拓宽科研渠道,加强合作,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多项措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科研工作活力,培养优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五、“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

(一)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工程

1.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升级工程

实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拓展工程,加密地震预警台网建设,形成重点区域乡镇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使全州地震监控能力达到1.4级。推进地震预警楚雄分中心建设,发挥全州骨干台网作用,提高地震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

建立健全监测站网运维保障及质量监管体系,购置流动观测设备,升级改造现有台网站点,改善观测环境,购置运维保障设备,提升全州地震台站观测系统运行成效。优化监测台网布局,统筹省、州、县市三级地震台网改扩建工程,实现全州地震台网集约化、智能化升级转型。

建设滇中城市圈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为地震速报、震后处置、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提供支撑。推进地震监测预警信息化,完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州级和部分重点县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县级城市地震灾害信息智能化服务全覆盖。推进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信息融入国家重大灾害事故防治信息系统。

(二)震灾预防体系建设工程

1.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程

宣传、教育、科技、新闻、文化旅游、公安等部门,建立健全应急宣传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和舆情服务制度;建立宣传联动机制,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和阵地,丰富宣传形式。结合社会关切的防震减灾问题,针对不同群体,制作满足不同需求的防震减灾宣教品和影视作品。通过城市社区志愿者和“三网一员”网络,开展地震科普知识“七进”活动,继续实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加强防震减灾科学知识、避险救助、法律法规和应急指挥等宣传教育和培训。

2.乡镇防震减灾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实施乡镇防震减灾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现防震宣传全覆盖。防震减灾宣传体制建设和机制运行合理。宣传工作队伍得到壮大,宣传工作基础条件和技术平台初步完善,科普教育普及率总体达到较高水平,舆论服务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宣传产品丰富,宣传能力基本满足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通过采取多种宣传方式,让防震减灾知识进村入户,最大限度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了解防震减灾工作和地震知识,不轻信地震谣传,遇到地震能有效运用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技能,能够主动参与和积极支持防震减灾各项活动。全社会对防震减灾参与程度明显增强,防震减灾社会基础得到进一步打牢。

(三)震灾处置体系建设工程

1.震情会商和应急响应技术系统建设

完善提升全州及十县市震情会商和应急响应技术系统,构建震情会商、应急指挥、灾情信息速报等功能集成基础上,实现与州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成员单位之间横向联动,为各级政府应对处置突发性地震事件,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灾害预评估信息共享服务。

2.地震灾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建设

对城镇现有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生命线工程系统,次生灾害源调查,预测地震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积极推进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填图和危险性评价工作,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各县县城完成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更新和完善楚雄州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收集完备至乡镇一级的地图、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生命线工程资料、预案准备、应急避难场所、救灾力量分布等内容。

3.提升基层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实施对乡镇一级的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计划,组织基层乡镇干部和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民兵等进行救灾组织、灾情上报、人员救援等专业实操培训训练,及开展防震避震与自救互救知识培训,提升基层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及救援能力。

(四)地震信息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开展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研究,推进地震科技合作共享和智力集成,建设涵盖地震监测、地球物理场观测、预测研究、震灾预防、震后感知和行为指导、辅助决策等工作的地震科技创新系统。

对接云南省大数据和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完善政务OA平台应急值守系统,建设地震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预警、地震灾害评估、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信息专用接收终端,建设具有立体化传播网络和个性化接收终端特点的地震产品信息化多平台发布系统。

构建地震信息安全与保障体系,建立主动防控、共治共用的网络安全体系,实现各系统互通共享,实现将地震信息及时推送至行业用户和社会公众,不断增强服务广度和深度,与“楚雄治理通”有机结合,逐步实现“智慧服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对县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理顺县市防震减灾“防”与“救”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县市防震减灾的地震安全基础性保障作用。加强规划组织实施,通过完善的目标导向管理机制,发挥防震减灾相关部门和行业各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重点任务,要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并分解落实到位,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二)健全治理体系

按照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和法制建设要求,坚持法治思维,建立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建立政府的监管体系,实现专业主导、行业分治,政府社会个人风险共担,为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完善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应将防震减灾事业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本级防震减灾规划,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将防震减灾事业的资金需求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减灾资金,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加强社会捐助工作,大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等社会投入多元化的防震减灾事业投入体系。同时要积极向省和国家争取项目衔接,以国家和省实施项目为依托,制定计划,积极准备,争取更多的支持,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四)强化人才支撑

州、县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明确防震减灾社会管理职责,强化各级人民政府防震减灾社会管理职能。健全和完善防震减灾管理体系,推进地震工作机构建设,发挥州、县市地震工作机构在防震减灾中的基层组织作用。立足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引进急需人才,重视未来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制度,实现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加强核心业务、关键技术人才培养,完善培养人才和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建立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和以科技贡献率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统筹用好人才资源,为防震减灾事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五)推进科技创新

主动融入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以“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智慧服务”4项地震科学计划为重点。“透明地壳”计划,完成重点地区地下结构、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变化的观测和探索,对地壳的认识更清晰透明。“解剖地震”计划,将开展对我国典型地震的解剖研究,对地震孕育发生规律的认识将逐步深入。“韧性城乡”计划,让我国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程韧性抗震、社会韧性支撑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建成一批示范性韧性城镇。“智慧服务”计划,将实现地震信息化、现代化,为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全方位智慧化地震科技服务。

(六)建立评估制度

建立健全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与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评价相结合,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加强评估结果的应用,促进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楚雄州“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实施时间

总投资

(万元)

1

提升地震监

测预报预警

能力工程

1.地震预警楚雄分中心建设项目;姚

安县基准台建设项目;

2.新建元谋地震台200米地震观测山

洞;建设测震观测和形变观测项目;

3.大姚县观测站建设;

4.更新全州8个地下流体观测站仪器

设备;开展大姚、武定、罗次、双柏等

4个台站综合技术保障系统标准化改

造;布点新建3个逸出气体观测台站。

2021——2025

665

2

防震减灾公

共服务能力

提升工程

1.地震线上科普展馆;

2.地震科普宣传模块以向社会公推

送地震科普知识、防震避震常识、震后

如何开展自救互救以及灾后恢复重建

等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及要闻;

3.地震应急演练模块,可同地震预警

系统互联,以现行地震应急预案各项应

急工作处置流程为依据,为参与地震应

急演练的人员提供用户注册与登录、应

急演练现场图片采集、视频采集、定位

信息采集、地震应急策略、现场描述、

各项数据上传、考评等服务。

2021——2025

1300

制作或创作防震减灾科普专题片、科

普动漫片2至3部。

3

做好全国第

一次自然灾

害风险普查,

加强地震灾

害风险应对

工作,提升防

范地震灾害

风险能力

1.全州地震灾害风险调查。推广全国

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试点双柏县

经验,推动全州其余9县市开展地震灾

害风险普查与地震灾害重点隐患排查,

到2022年完成全州地震灾害风险普查

任务,摸清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

明楚雄州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

各地区地震灾害风险水平,建立地震灾

21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实施时间

总投资

(万元)

3

做好全国第

一次自然灾

害风险普查,

加强地震灾

害风险应对

工作,提升防

范地震灾害

风险能力

害风险数据库,编制风险要素图件,

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编制地震灾

害风险防治区划图。

2.重点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楚雄

市滇中城市群开展区域地震安全性评

价。

3.重要基础设施地震灾害风险防

治,楚雄——攀枝花——华坪,成品油气

管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通用机

场、水利设施、新能源、特种材料等

重点项目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

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以及地震地质灾

害防治要求,确保建设工程地震安全。

2021——2022

2120

4

地震应急科

技支撑能力

提升工程

全州震情会商与应急响应技术系统

进行升级改造

2021——2025

800

合 计

2021——2025

4885